close

  央廣網北京5月21日消息(記者白傑戈)據中國之聲《新聞縱橫》報道,昨天上午,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製的“月宮一號”完成105天的密閉科學實驗,“月宮一號”的核心是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統,模擬人類在太空中自給自足的環境,讓航天員能夠在遠離地球的太空長期生活。這是中國的第一次長期多人密閉實驗。聽起來很神奇的封閉生活究竟是怎樣的,我們跟隨記者的腳步一探究竟。
  打開艙門,“月宮一號”里的1男2女三名志願者笑著走出來。他們都來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,“艦長”謝培珍是老師,王敏娟和惟一的男士董琛是博士研究生。在密閉的實驗艙里工作和生活105天,他們各有分工。
  謝培珍:董琛主要負責的是艙內面積最大的小麥的種植研究。王敏娟主要負責的是艙內所有的蔬菜的種植研究,還有一日三餐的烹飪工作,她做包子很好吃,全麥包子、饅頭還有麵包,烙餅做得也很好,還有花卷。
  記者:你們把麵包機帶進去?
  謝培珍:對,有麵包機。
  月宮一號主要分成兩部分,綜合艙是工作和生活的地方,包括廢物處理間、飲食交流間、洗漱間和各自獨立的卧室。植物艙內種植小麥、玉米、油麥菜、草莓等21種糧食、蔬菜和水果。艙內可以循環再生100%的氧氣和水,55%的食物,總閉合度達到97%。除了艙外帶進去的肉類,志願者還通過小麥秸稈發酵養殖的黃粉蟲來補充動物蛋白。
  謝培珍:油炸直接吃是一種,另外一種就是把它磨碎了,夾在麵包裡面,夾在饅頭裡面,就直接一起做饅頭。
  記者:有蟲的特別的味道嗎?
  謝培珍:沒有,其實吃起來有點像薯條,味道還是很不錯的。
  做菜可以用油鹽和調料,但是為了保持艙內空氣指標,不能爆炒,105天以來的口味相對清淡。志願者王敏娟說,一度非常想念艙外的美食。
  王敏娟:大概20天到一個月之間,超級想吃,天天看大眾點評,火鍋烤魚之類的,現在已經過了,這幾天就非常淡定了。
  總共100平米的艙內,有固定電話和無線網絡,他們白天做實驗,晚上也可以用啞鈴和腳踏車健身,還能跟家人聯繫。不過生活還是相對單調。謝培珍介紹:
  謝培珍:跟外面的花花世界相比,艙裡邊的生活忙碌充實但又相對單一,但是也正是在這個有限的空間裡面,一些小小的快樂都得到了放大,比如說我們一起收穫各種蔬菜、作物,還有就是我自養的黃粉蟲身長長到了2.5釐米。
  而王敏娟最難忘的,是在艙內幫男同學董琛理髮。
  王敏娟:我最難忘的是我給他理髮。因為我從來沒有給別人理過發,竟然給他理髮。你看他的髮型,是我理的喲!理了一次他都覺得毀了,哈哈。
  走出艙門,“艦長”謝培珍還記得105天之前的心情。
  謝培珍:105天之前,我想我們的心情是一樣的,那就是:“期待,又怕受傷害”,因為雖然我們前期進行了充分的準備,但是這種多人長期的密閉實驗在中國這還是第一次,是機遇更是極大的挑戰。
  而如今除瞭如釋重負,也有感動。
  謝培珍:我們要感謝從月宮一號的啟動到有人實驗,一直日夜堅守在艙外的全體科技組成員。
  月宮一號密閉艙內安裝了空調、水處理和空氣凈化設備,而志願者出艙之後,就需要戴上口罩。“月宮一號”總設計師,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生物與醫學工程學院教授劉紅介紹:
  劉紅:他們會做一個全面的體檢,大概休整一周,適應外面的環境。因為密閉艙裡面相對比較乾凈,除了沒有PM2.5以外,病菌也會比較少。
  劉紅介紹,月宮一號在密閉實驗期間每天的運行成本是一到兩萬元,在此之前,他們已經做了10年的研發工作。
  劉紅:10年都加起來,大概粗算一下,包括贊助商贊助的各種設備,加一起也就有2千多萬吧。所以千萬別說“航天花了很多錢”。
  這一次的成功之後,還有下一步的計劃。
  劉紅:下一步我們要總結分析這次實驗獲得的實驗數據,找出問題,改進技術。我們要在這擴建第三個艙,這樣整個系統就可以滿足4人高閉合度的生命保障需求。
 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質量與運營管理辦公室主任馮中堂表示,“月宮一號”的成果,能為進一步探索太空提供保障。
  馮中堂:現在我們的資源利用基本上是一次性的,這項實驗把資源循環利用起來,未來如果長期在太空生活,肯定這些東西是必不可少的。  (原標題:中國首次密閉科學實驗結束 3人在艙內自給自足105天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p36kpgkv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